2025年3月24日下午4时,江西理工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第14期“赣鄱”学术论坛在综合实验楼A1101隆重举行。本期论坛特邀南开大学讲席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刘育作题为《超分子大环限域发光及生物应用》的学术报告,吸引了校内外众多师生及科研工作者参与。
顶尖学者领航 分享前沿成果
刘育教授是超分子化学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,长期致力于有机超分子化学研究,学术成就斐然。他1994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,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,2000年受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并两次担任国家973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。其团队在环糊精、葫芦脲等大环分子组装领域取得系列突破,发表SCI论文700余篇,他引超2万次,H指数78;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、省部级一等奖3项,主编专著4部,成果广泛应用于化学、生物与材料领域。
聚焦超分子限域 探索生物医学应用
报告中,刘育教授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利用环糊精、葫芦脲的疏水空腔特性,构建多层次超分子组装体的创新策略。通过空间限域效应调控发光材料性能,实现了细胞与活体高分辨成像,并进一步拓展至光动力治疗和协同治疗领域。他指出,超分子组装技术为开发新型功能材料提供了高效路径,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。
互动热烈 激发科研灵感
在问答环节,与会师生就超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、临床转化挑战等问题与刘教授展开深入探讨。刘育教授结合自身科研经验,鼓励青年学者从基础化学问题出发,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寻找创新点,现场反响热烈。
本次论坛由江西理工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主办,作为学校推进高水平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,“赣鄱”论坛持续邀请海内外顶尖专家分享前沿动态,助力学科交叉与科研创新。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继续深化与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合作,共同推动超分子化学及相关领域的产学研融合。